科技动态
首页 - 科技动态
2023-05-24 作者:医学院 模式动物所 来源:科学技术处

医学院模式所甘振继教授团队在线粒体蛋白稳态控制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天然免疫和细胞凋亡控制中心,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人们传统认知—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广泛参与众多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命运决定和衰老。因此,线粒体需要精细的、多层次的质量监控系统来保障其正常功能。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线粒体蛋白酶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然而既往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线粒体生物生成、分裂/融合与自噬等,对于线粒体蛋白稳态控制的作用机制和生理意义十分不清楚除了介导错误折叠或受损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外,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线粒体蛋白酶还通过执行高度调节的蛋白水解反应来调控线粒体功能,是线粒体可塑性调节的关键一环人类线粒体蛋白酶的失活突变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并且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综合征和癌症)观察到线粒体蛋白酶水解活性降低然而,人们对于线粒体蛋白稳态是否与细胞命运决定和衰老有内在关联仍然未知。

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细胞向燃烧能量的米色脂肪细胞的细胞命运转变哺乳动物免受寒冷环境中体温过低的关键机制。这一脂肪细胞命运转变能力的降低导致机体适应性产热能力减退衰老重要标志之一低温或3-肾上腺素激动剂刺激大脂滴形态的白色脂肪细胞进行剧烈细胞重编程过程,转变成多室小脂滴形态的米色脂肪细胞这一称为"米色"或"褐脂化",一大特征是线粒体数量和活性大以满足细胞产热需求。除了线粒体生物生成外白色脂肪细胞米色还伴随着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深刻变化,以满足线粒体呼吸能量代谢激增的要求。解偶联蛋白1 (UCP1)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UCP1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转运蛋白,通过消散电化学质子梯度将细胞呼吸与ATP产生解偶联因此,保障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功能及其应对产热刺激的可塑性对于脂肪细胞的命运转变至关重要。

此前,甘振继教授课题组系列研究发现了线粒体蛋白稳态控制在调节骨骼肌代谢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揭示了肌肉线粒体蛋白稳态应激可长程调控白色脂肪组织产热重塑(Xu et alNat Commun. 2022Guo et al, Sci Adv. 2022)在此研究基础上,该课题组综合应用遗传、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进一步探究了线粒体蛋白稳态控制系统对脂肪细胞命运转变的潜在调节功能首先,通过 Mito-Timer 转基因小鼠硫醇探针Tetraphenylethene maleimide (TPE-MI)作者可视展示并定量揭示产热刺激可特异性增强白色脂肪细胞中依赖蛋白酶LONP1蛋白水解动态调节规律通过系列脂肪细胞特异性 LONP1功能缺失细胞和小鼠模型发现尽管成熟白色脂肪细胞仅含有少量的线粒体,但依赖LONP1控制的线粒体蛋白稳态是白色脂肪细胞米色的先决条件(图1)得益于"AdipoChaser"遗传谱系追踪系统研究者揭示LONP1的失活显著削弱成熟白色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的命运转变(图1)紧接着,基于TurboID的邻近标记技术被用来寻找LONP1蛋白水解的底物。通过融合应用了定量代谢组学方法LONP1缺陷型或野生型米色脂肪细胞进行系统代谢物比较分析研究者发现并证明脂肪细胞命运决定的全新机制:即LONP1通过特异性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关键组分SDHB的降解,来确保足够量的胞内琥珀酸水平,从而保障白色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的命运转变。进一步经过细胞生化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和测序(ChIP-seq)分析,发现受LONP1调节的脂肪细胞内琥珀酸与-酮戊二酸-KG的比例变化引发产热基因的组蛋白甲基化状态改变从而调控白色脂肪细胞向米色脂肪细胞转变的基因重编程最后,研究者还发现在年老小鼠脂肪细胞中重新激活LONP1-琥珀酸通路可以恢复老年白色脂肪细胞向米色脂肪细胞转变的能力,并挽救老年小鼠适应性产热能力下降

1. 依赖蛋白酶LONP1线粒体蛋白降解系统控制白色脂肪细胞命运转变

2023522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刊发了甘振继教授团队题为"Proteolytic rewiring of mitochondria by LONP1 directs cell identity switching of adipocyt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工作发现了依赖蛋白酶LONP1线粒体蛋白水解重排调控白色脂肪细胞命运转变;揭示了高度调控的线粒体蛋白酶是细胞的关键感应纽带,将细胞外环境刺激、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代谢重排与白色脂肪产热重塑过程中的细胞命运重编程有机联系起来;拓展人们特异性线粒体蛋白降解及其引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代谢重塑的重要调节功能和生理意义的认识揭示了白色脂肪细胞琥珀酸作为细胞命运信使的重要功能超越其作为线粒体氧化代谢底物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修复线粒体蛋白稳态来治疗与脂肪衰老相关的代谢紊乱的一种策略。

南京大学副研究员付婷婷,博士研究生孙婉平,硕士研究生薛嘉宸和博士研究生周正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甘振继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发育与健康研究中心邵孟乐研究员为该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里还有大连化物所的朴海龙教授,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Philipp E. Scherer教授,南华大学的吕斌教授,南京大学的方雷、朱敏生、陈韵聪教授等。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江苏省科技厅以及中央高校等基金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Nature Cell Biology邀请甘振继教授同期发表题为"Mitoprotease LONP1 controls white-to-beige adipocyte conversion via metabolic enzyme turnover"Research Briefing文章,甘振继教授针对线粒体蛋白稳态控制和线粒体代谢物调控细胞命运转变方向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多个重要科学问题。NCB邀请领域内专家美国HHMI犹他大学的Jared Rutter教授点评了该项研究成果,认为该工作回答了线粒体蛋白酶在白色脂肪组织重塑中的作用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开启了靶向脂肪褐色化能量平衡的新药物治疗可能……"NCB资深编辑Melina Casadio 博士高度评价该项成果"Unlike the ‘textbook’ view of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ETC organization",认为不同于传统"教科书"观点,项研究揭示了细胞会通过调控线粒体ETC来适应其代谢需求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3-01155-3